编者按:
主题党日是党支部组织党员按照明确的主题在固定时间开展的组织生活,是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规范主题党日制度,提升主题党日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让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案例展示》专栏,对主题党日案例进行展示,供大家交流学习。本期推出《市中院第五党支部:“青”心乡村 “悦”读童年》。
“青”心乡村 “悦”读童年
一、背景起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法院青年干警力量关心下一代成长,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向法治意识较弱、社会资源不足的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在其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市中院第五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前往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陈庄小学,开展“青”心乡村“悦”读童年主题党日。
二、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25年4月25日
2.参加人员:淮北中院第五党支部党员、团支部团员,陈庄小学部分师生,共60人。
3.活动安排:①为陈庄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讲授《法治的种子》专题课程,通过缇萦救父、太守断牛、十恶不赦等历史典故讲解刑罚体系的发展、现代司法技术的进步、法益保护理念的进步等知识,并进行随堂测验;②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最爱的一本书以及读书心得,开展背诵《三字经》、成语接龙等知识竞赛,决出“读书小能手”、“记忆小状元”、“成语小达人”称号。
三、特色做法
1.长效筑基,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依托本院派驻周陈村的帮扶机制,包括本次主题党日在内,第五党支部已经连续多年到陈庄小学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建立了“法院+驻村干警+学校”的协同育人模式,由驻村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再选派富有未成年人工作经验的干警负责专题授课,并尽量保持授课人员不变,保障课程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法治教育从“单次活动”向“长效培养”转变。
2.精准滴灌,打造“寓教于典”特色课程矩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与在校教师深度沟通,定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需要的课程和活动,量身定做“法治典故+现代案例+法治知识”的教学模式,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吸引学生踊跃参加。
3.持续护航,建立“全程跟踪”成长关爱机制。开展随堂测验、知识竞赛等活动,检测学习成果;建立定期跟踪服务模式,定期回访学生近况;提供法律咨询、校园纠纷化解等服务,动态观察学生学习成效与思想变化。通过长期深入跟踪,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切实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成效启示
1.协同联动是深化法治教育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法院+驻村干警+学校”三位一体体系,形成长效协作机制,深度整合司法资源与教育资源,从独立课程转向体系化培养,实现了从法院到校园的有效链接,切实保障了法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与持续性。
2.需求导向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路径。通过精准把握学生认知特征,深度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将复杂深奥的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进行教授,既能满足学习需求,又能培养学习兴趣,实现法治知识入脑入心。
3.跟踪回访是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保障。法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课程体系化建设、精准按需授课传播法治理念,再通过定期跟踪回访,帮助学生将法治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转化为行为准则,最终实现法治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